中文
科普专栏

和水祥教授 | 胶囊内镜在小肠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2023-10-17

图片

小肠肿瘤临床表现非常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如何提升诊断效率?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和水祥教授在第五届胶囊内镜全球高峰论坛上给出了答案。


图片


和水祥在论坛上发表题为《胶囊内镜在小肠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学术报告,以下为内容精选:


图片


一、研究背景


1

小肠病变与胶囊内镜(CE)适应证——聚焦小肠盲区


图片

2

2胶囊内镜因解决小肠检查而生,目前已获得众多消化医生认可


图片


3

胶囊内镜常见疾病检出


胶囊内镜可以检出以下疾病:

出血检查(不明原因胃肠道出血/缺铁性贫血,血性肠液和绒毛苍白等变化)

血管性病变(静脉曲张、静脉湖、毛细血管扩张,病灶较大或容易出血,也有极小的病灶)

寄生虫(线性,较大,即便钩虫在CE下有有长达2厘米左右的视觉效果)

息肉病(多发,或者体积大)

IBD(溃疡、隆起交替出现,连续性)

淋巴管扩张/乳糜泻(多伴有绒毛水肿,连续性)

药物性/放射性肠炎(常多发)

肿瘤(因为梗阻或者滞留容易发现)


图片


4

胶囊内镜疾病检出分布


在26107例患者中,胶囊内镜疾病阳性发现12830例,对各疾病检出分布如下:


图片


5

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


小肠肿瘤临床表现非常不典型,通常与肿瘤的类型、位置、大小、性质、梗阻、出血和转移有关。小肠肿瘤诊断困难,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


6

临床指南推荐使用胶囊内镜检查小肠肿瘤


根据《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


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


有关小肠肿瘤,【陈述26】对于疑似小肠出血和IDA病因不明且小肠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的患者,在排除肠道梗阻等禁忌证的情况下,推荐尽早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小肠肿瘤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强)。


报告指出:小肠肿瘤是胶囊内镜检查的适应证之一,检出率高于CT 检查

图片


7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认可胶囊内镜检测小肠肿瘤的能力


杜克大学的研究论文1认为:小肠是神经内分泌瘤(NETs)的好发部位,胶囊内镜显著提高观察小肠恶性肿瘤的能力是检测小肠NETs的有效内镜手段胶囊内镜的阳性发现与术中发现高度一致

图片


二、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结果:胶囊内镜可以作为小肠肿瘤性病变的筛查手段


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在使用金山第一代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患者病例研究中2,按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A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等),分析其检查的阳性率。研究数据显示:阳性检出率50.98%;A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结果表明:胶囊内镜可以作为小肠肿瘤性病变的筛查手段


图片


2

临床研究结果:胶囊内镜可以检出小肠息肉、隆起型病变及肿瘤


收集2016年3月~2020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胶囊内镜(CE)及磁控胶囊内镜(MCE)检查的263例住院患者数据,根据检查系统分为传统CE组及MCE组,传统CE组共137例,MCE组126例。研究结果3显示:MCE组患者镜下黏膜糜烂/非特异性溃疡病变的检出率为 30.16%,CE组患者镜下黏膜糜烂/非特异性溃疡病变的检出率为 31.39%,血管病变的检出率为 16.79%,淋巴管扩张为16.06%。研究结果表明:胶囊内镜可以检出小肠息肉、隆起型病变及肿瘤


图片


在西安交大附一院的另一项临床研究4中,也体现了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诊断的价值,观察到了单发和多发的肿块,发现了腺癌、间质瘤、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编者注:限于篇幅,此处不展开叙述)



三、讨论与总结



和水祥教授总结:


1. 目前,小肠肿瘤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小肠造影、 CT、PET-CT、胶囊内镜及小肠镜等。小肠镜诊断准确率高,是小肠疾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2. 胶囊内镜由于操作简便、无创、无交叉感染,且诊断率高于普通CT检查,可在老年患者中广泛使用


3. 无论是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是参考各类文献,50岁以上人群小肠肿瘤检出率大幅增加,因此对于此类人群可考虑先行无创胶囊内镜检查


4. 欧洲胃肠内镜学会指南:推荐当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当对患者进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以寻找小肠肿瘤


5. 目前胶囊内镜成为最佳的无创检测手段。小肠肿瘤发病率低、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 等常规检查手段检出率较低。然而由于目前胶囊内镜无法行活检,最终的病理确诊及治疗仍然依靠小肠镜或外科手术,我们期待将来更先进胶囊内镜的问世。